有機富硒大米指的是栽種稻米的過程中,使用天然有機的栽種方式,完全采用自然農耕法種出來的大米。采用的是經過國家檢測的有機富硒肥。
有機富硒大米必須是種植改良場推薦的良質米品種,而且在栽培過程中不能使用化學肥料,農藥和生長調節劑等。
在品類眾多的市場,購買有機大米時,須認清包裝上的有機認證標識、有機碼、認證機構名稱或標識等。
國家對于有機米的標準是非常嚴格的
富硒米-硒是一種維持人體正常機能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人體缺硒會導致各種疾病的產生,F代科學研究證明,硒具有抗氧化、增強人體免疫力、有效清除人體有害垃圾、促進人體健康、延緩衰老之功效。
普通大米的硒含量大約每千克35微克,而富硒米每千克40-300微克,富硒米確實能提供更多的硒。
從食物鏈硒元素的重要性說起
上海人為什么這么熱心富硒米?這得從食物鏈中硒元素的重要性說起。
硒是人體不可缺少的14種微量元素之一,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病毒、增強免疫力、拮抗重金屬、預防癌癥等多種功能,F代科學證明缺硒會導致癌癥、肝病、心血管病、糖尿病、前列腺病、白內障等40多種疾病,間接導致400多種疾病。國家衛生行業標準明確中國居民成人每天硒平均需要量為50μg,推薦攝入量為60μg。
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硒,補硒的主要途徑是通過膳食。然而,中國人的食物鏈卻處于低硒水平,人均每天硒攝入量僅為36微克。其原因有二,一是中國大部分土壤缺硒,72%地區處在低硒或缺硒地區;二是在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高速進程中,環境污染和酸雨情況較為嚴重,導致大量二氧化硫與硒化合物反應,阻隔了植物吸收硒元素。食物鏈硒元素的低水平,必然導致國人硒攝入量不足,嚴重影響了國民身體素質。對中國人來說補硒這一課非常緊迫。因此,著名營養學家于若木呼吁“要像補碘一樣抓補硒”。應該說上海人這方面的意識高。
富硒米將成為國人補硒的重要載體
大家都知道袁隆平先生為解決中國人吃得飽的問題作出了杰出貢獻,其實人們知之不多的是他一直在思考和探索解決如何中國人吃得好吃的健康吃的安心的問題,并把目光投向了富硒大米。為此,他親自指導和把關隆平高科、重糧集團、廣東建投集團共同在江津打造的富硒高端大米生產基地;親自推動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梧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噸半稻”富硒超級雜交工程,指導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制訂富硒功能水稻試驗示范田項目技術方案;擔任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特聘專家,指導協會富硒水稻技術研究工作。
袁隆平之所以熱心富硒大米,是因為大米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是我國居民口糧中最主要的消費品種,占口糧消費總量的54.7%,全國有4.5億畝左右的種植面積。推動中國大米的富硒化和普及化將極大改善國人的補硒狀況。
近年來,富硒米市場正在逐漸走熱,富硒米是當前眾多富硒農產品中發展速度最快、生產規模最大品類。中糧集團、南方黑芝麻糊集團、重糧集團等知名大企業都在積極發展大米產業,力圖占領大米市場新的制高點。鑒于富硒大米產業的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為規范富硒米的生產,國家出臺了富硒稻谷的標準,旨在從生產源頭規范富硒大米生產,以保證富硒大米生產有章可循。
根據當前我國富硒米產業發展的現狀與趨勢,有專家預言富硒米將成為國人補硒的重要載體。
進軍富硒米最重要的市場
經濟實力強、消費水平高、市場輻射力大、健康營養食品受重視,市民富硒營養健康食品消費意識高,這些因素決定了一線城市市場是富硒米最重要的市場。能否進取一線城市市場對富硒米的發展至關重要。對這一點,江西蓮花縣的吉內得公司的老板蔣鵬程非常清楚。為此,他積極報名參加了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于2020年12月5-7日在上海舉辦的“富硒農業三大活動”,即“富硒好產品走進上海展銷會”、“第五屆中國富硒農業發展大會”和“2020年度富硒好產品頒獎儀式”。據悉,“富硒農業三大活動”與二十二屆“上海農交會”同期同地舉辦,觀展采購人數超15萬。蔣鵬程對2019年上海展會700萬富硒大米的訂單記憶猶新,期盼借助“富硒農業三大活動”平臺攬到更多訂單,使自己的富硒米產業再上一個臺階。